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规划,是什么?国家,有国家的规划,比如我国的第几个五年计划;人生,有人生的规划,有人生各阶段的发展规划;其实大家都知道规划的重要性,但是随着近年来,企业以及个人流行所谓的“结果论”,所谓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让很多人觉得,规划,是一种纸上谈兵,没有实践。
这是错误的,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如果规划的方向是正确的,也认真执行了,那么只会存在偏差。规划是工作的一部分,而不能拿规划作为结果论的形式。我党传奇的元帅诸如林彪和粟裕,每逢战事必亲临现场,组织各种侦查与调研,最后作出结论。这里说句题外话,为什么很多人甚至很多老板拿结果论说事,就是因为能力差,掌握不了过程的因果关系,分析不了哪一步出错了,只能像赌徒一样,相信结果,色子一抛,我押大押小。
建造一个农贸市场,其规划是需要经过周密的测算和严格的布局,很多企业在进行农贸市场的建造时,是没有进行过标准的规划。对于农贸市场来说,以及一切商业场所的形成过程,一定可以分为规划、初步设计、施工图等阶段,规划设计属于一切设计成果的基础,也是第一步。一个新的农贸市场建在哪,建多大,怎么建,一个旧的农贸市场差在哪,改哪里,怎么改,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在规划的过程中解决。
农贸市场规划的意义
对于不同性质的农贸市场主办单位,规划设计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开发商:一定追求较高额的投入产出期望,尽量争取相对稳定的回报率,在政策支持的前提下,才能让投资产生效益。要求精准定位,按需规划;例如:不能把市场做小浪费了商业空间,也不能把市场做大导致饱和度不足,必须测算出最合适的项目规模,既能满足购物需求,又要避免过度投入。
政府:一定要把有效地服务百姓作为首要目标,其次是市场的存续、商户的稳定,便民、利民。要求对政策的把握度必须精准,对农贸市场相关的行业规范必须深刻理解,最忌纸上谈兵,要充分考虑服务对象:即老百姓,否则民生工程终将导致民不聊生。
虽然二者的工作重心有所不同,但终究离不开“名”“利”二字,名利双收是二者作为主办方都期待看到的最好结果。一个成功的农贸市场,离不开前期周全的规划,它对于主办者、销售者、管理者、消费者都是有着重大意义的。
主办者--开发商:最大程度提高投入资金的性价比,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在市场良性经营的前提下,能够效益最大化。主办者--政府:市场按需建设,商户、菜价稳定,城市配套设施完善,百姓日常购物便利。销售者:行业规划合理,利于促进提高经营户竞争力,市场经营氛围良好,交易量和交易额得到实质保障。管理者:市场经营紧凑有序,合理、先进的市场规划让经营户的经营行为规范化,现代化管理模式趋向于无纸化办公,节约人力物力成本。
消费者:购物环境优美,食品安全有保障,购物需求得到一站式满足,购物体验获得提升。
总而言之,农贸市场规划,需要农贸市场专项规划水平,同时还需要具备市场调研和实地考察的经验,需要从全局的思维来做规划设计,才能把规划做扎实,提高其可行性。
具体到规划设计的每一个步骤,究竟有什么深远意义呢?
选址:众所周知,农贸市场不会建在沙漠,卫星发射中心也不会建在市中心。
新市场建设,或老市场改造,都离不开充分调研后进行的选址。农贸市场的作用是进行农产品交易,一般会选择人口密集的地区,比如城市里的居民区、乡镇里的商业中心。这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然而,到底是选址在市中心的哪条路,哪个路口,哪个小区,这就是专业问题了。
选择最合适的位置,简单来讲:能够服务到尽可能多的人口,又能兼顾到交通的便利,就是选址的宗旨。
农贸市场设计前需要周密且有效的调研
调研:文化、人口、交易模式、经营习惯、竞争因素等,都属于调研的范畴。例如:回民地区肉类只经营牛羊肉,周边2公里人口1万以内只适合建设小型市场,批发市场需要建在交通干道附近,沿海城市海鲜摊位的比重较大,两个中型农贸市场之间的距离至少要保证在3公里以上。以上这些都分别是文化、人口、交易模式、经营习惯、竞争因素所决定的。
定位:此定位指的不是地理位置,而是档次,换言之就是预算高低。举个简单的例子,在贫困县开一个五星级豪华农贸市场肯定没有人消费得起,在市中心开一个马路市场不但影响市容市貌,还浪费了土地价值,面临被取缔的可能性,所以如何给项目精准定位,一定要经过前期的详细考察。并不是多花钱就一定利于项目,少花钱就一定能节省成本,只有最合适项目的定位,才能事半功倍。
投资回报:相信任何人在投资之前,都想要掌握回报的预期,只有回报的期望值大于投入,才能投资的价值,否则就是亏本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