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篮子”工程升级,“15分钟便民生活圈”写入多城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20余座城市同步启动菜市场更新计划。规划与设计一体化,正让传统农贸市场变身“第三空间”,把烟火气重新带回钢筋水泥之间。


2025年多地同步启动的菜市场更新计划,标志着政府对民生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达到新高度。"15分钟便民生活圈"的提出,更使菜市场成为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的关键节点。各城市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了差异化实施方案:北京注重历史文化保护与现代功能融合;上海强调精细化管理和智能化升级;广州突出岭南特色与市井文化传承;成都则将菜市场更新与公园城市建设相结合。这些各具特色的实践,为全国菜市场升级提供了丰富样本。
与传统改造项目不同,一体化模式从项目初期就将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业态布局、交通组织等要素统筹考虑,实现多专业协同、全过程整合。在空间规划层面,新式菜市场注重与周边环境的有机融合。在新的设计理念中,菜市场不再是被孤立对待的单一建筑,而是与社区中心、绿地公园、公共交通站点形成功能互补的整体,是社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设计层面,现代菜市场呈现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多元特征。一方面保留市井气息和烟火味,通过特色铺位设计、本土材料运用、传统符号再现等方式,维系菜市场特有的地域文化认同;另一方面引入现代设计语言和创新技术,打造明亮通透、干净整洁、流线合理的购物环境。智能照明系统、新风系统、无障碍设施成为标配,大幅提升使用体验,让传统菜市场焕发现代活力。


当代菜市场已超越单纯的交易场所,正向社区"第三空间"转型——既非家庭,也非工作单位的社交场所。这种转变反映了人们对公共生活品质的更高追求。新型菜市场普遍采用"菜市场+"模式,拓展丰富多元的功能组合,让菜市场从 “买菜的地方” 变成 “社区居民常来的地方”。既提升了菜市场的自身竞争力,也进一步强化了其在 “15 分钟便民生活圈” 中的服务价值。
在以上菜市场改造过程中,政府、设计师、经营者和社区居民需要共同合作,充分考虑地方特色和实际需求,打造出既有共性又具个性的菜市场空间,为城市注入持续活力,让城市生活更加美好。
上一篇:农贸市场灯光设计:用光影提升购物氛围的5个秘诀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