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农贸市场无障碍通道设计案例研究

 2025-04-11 17:32

一、案例一:老旧市场适老化无障碍改造

某市中心城区传统农贸市场建于上世纪90年代,建筑结构老旧,空间局促。改造前市场存在入口台阶过高、通道狭窄、地面湿滑等问题,老年人和残障人士使用困难。改造工程主要包括:拆除入口处3级台阶,改为1:12坡度的无障碍通道;主通道拓宽至1.8米,并铺设防滑地砖;增设连续扶手和休息座椅;安装语音提示系统和盲道。

改造后评估显示,老年顾客占比从15%提升至28%,使用轮椅的顾客数量增加明显。经营者反馈,改造后市场客流量增长约20%,特别是上午时段老年顾客显著增多。但也存在坡道占用部分经营面积引发商户异议、盲道被货物临时占用等问题。

二、案例二:新建市场无障碍系统设计

某新区示范性农贸市场在规划设计阶段就将无障碍要求纳入整体方案。市场采用平层设计,所有入口均设置1:20缓坡;通道网络呈环状布局,最小宽度2米;服务台、卫生间等均符合无障碍标准;配备智能导航系统和紧急呼叫装置。特别设计了可调节高度的摊位柜台,方便轮椅使用者选购。

运营数据显示,该市场特殊群体顾客满意度达92%,无障碍设施使用率较高。宽敞的通道不仅方便残障人士,也改善了整体购物环境,节假日人流高峰时拥挤程度明显低于传统市场。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部分高科技辅助设备维护成本较高,个别商户对可调节柜台使用不熟练。


三、农贸市场无障碍通道设计关键要素

坡度控制是无障碍通道设计的核心要素。根据规范,室外通道坡度不应大于1:12,室内不应大于1:20。案例显示,1:15-1:18的坡度在节省空间和使用舒适度方面较为平衡。坡道两侧应设置高度85cm的连续扶手,并留出15cm的防滑边界。
通道宽度需满足轮椅回转需求。主通道净宽不宜小于1.8米,支路不宜小于1.2米。转弯处应适当加宽,确保轮椅可以轻松转向。地面应选用防滑系数≥0.6的材料,避免使用光滑的瓷砖。案例表明,压纹防滑地砖在实际使用中效果最佳。
辅助设施配置直接影响使用体验。应在适当间隔(建议每30米)设置休息区;配备醒目的导向标识(包括盲文);重要节点设置语音提示;卫生间应有无障碍厕位。智能市场可考虑增加电子导航等高科技辅助手段。

上一篇:农贸市场关键智能化系统设计要点     下一篇:没有了